一、緣起 |
|
座落於彰化縣埔心鄉羅厝村的羅厝天主堂內一棟紅磚別緻的大教室是20世紀初(1905年)西班牙道明會士馬守仁神父(Fr.
Manuel Prat,o.p.)於羅厝天主堂創辦了台灣天主教第一所傳教學校(即傳道師養成所)。這所學校培育出不少傳道師,直到1915年才遷往台北大稻埕教會(今民生西路的主教座堂)。歷經一世紀這所學校中的男性傳道師培育教室今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
|
二、背景 |
|
1859年台灣天主教成功地由高雄(打狗)的前金開教,逐漸北移1875年傳到了羅厝,當時的傳道人員均由福建或南部來協助外籍神父的傳教工作,第七任本堂神父(1903~1915年)―馬守仁有見於培育本地傳道師的重要性。逐於1905年辦理傳教學校於1908年間建立了該教室,培育當地的優秀男性教友成為傳道師,並由菲律賓馬尼拉多瑪斯大學引進印刷機印制了許多要理書。當時的傳教工作興盛,向外發展許多地方如:台中三民路、二林地區(大白沙、香田等)。 1915年後該教室歷經繼任的本堂神父善加利用,做為要理研習教室等用途但遜色許多。直到1951~1955年美國瑪利諾會來台接任羅厝後,第一任本堂胡德克神父再次辦理傳道學校使原本稍沈靜的教室一時又熱絡起,來前後五年期間培訓了二百多位傳道師,加入了傳教行列,使當時中部地區的教會再度興盛,受洗入教者眾。1955年後因傳道學校又他遷至台中,再度停頓了培育的工作,使該大教室因駐堂神父的異動而隨之改變用途。但總不偏離從事教育、研習、座談、會議等活動功能運用之。 值得一提是該教室曾於1985年間,連同教堂中其它教室及場所借用羅厝國小做為臨時上課教室用,因羅厝國小該年營建新教室。 1991年教區時期,在接任的新本堂規劃下,再次整修已使用近百年的紅磚大教室,並曾開放社區做為講座、未婚青年研習、青少年及兒童生活營的活動場所。
|
|
|
|
傳到學校遺址(羅厝天主堂提供) |
改作文物展覽館之貌(邱佳怡攝) |
|
|
三、近況 |
|
直到公元2000年配合慶祝羅厝天主堂開教125週年,該教室改作為古文物陳列室,陳列後自開教以來的傳教歷史文物。包括歷任的本堂神父相片(駐任司鐸―西班牙道明會士自1875年至1950年今共計十四任;美國瑪利諾會士自1951年至1988年共計六任)早期的教堂及宗教活動相片、古鐘(1882年代)、古地契部份翻拍相片(1755年代~1898年代)、古樂器(1930年)、樂譜(1927年)早期印刷機(1909年)所印製的宗教書籍,例如:彌撒祭禮、真教要理問答、善路善功、古史略、一目了然、傳道規則等,有的還是Roma字台語發音之書本,宗教禮器、彌撒經本、古風琴,臨終會員証等。從清朝、日據至台灣光復後以至近代的教會史料,真可做為傳教歷史的最佳見証。 |
|
四、展望未來 |
|
自2000年以來已有不少教會人士及其它對歷史學、人類學等興趣之學者、專家曾加以研究,政府近年更積極落實地方本土文化的保存,該教室於2002年4月10日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為地方文化資產之一。 為讓更多人士能目睹早期外籍傳教士來羅厝天主堂傳教所留下的遺蹟,本堂每逢假日,配合申請來訪的團體、單位之活動,開放該"文物館"(歷史建築),供人參觀,現於人力、財力的不足,目前只能配合性的提供解說員。 該「歷史建築」將一方面做為來此朝聖、參觀、休閒旅遊的訪客提供館內歷史文物見証瀏覽外,另一方面做為學者專家研究的材料。相信未來更能與社區、學校配合將學者、專家所研究的成果呈現在大眾面前,以提高人性的光明面,頌讚上主的慈愛,發揚耶穌博愛的精神。 (2003.07.25羅厝天主堂提供) |